高能物理分会2016年工作总结

2016年,高能物理分会在mobile365-777领导下,在挂靠单位——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分会领导和委员们的共同努力,组织开展了大量工作。现汇报如下:

1. 高能物理分会第六次战略研讨会

8月20-21日,高能物理分会第六次战略研讨会在合肥召开。会议由高能物理分会主办、中国科技大学承办。来自全国22个单位的近100名从事高能物理实验与理论研究、粒子加速器与探测器技术方面的学者与专家出席会议。

分会主任赵政国院士做主题报告。与会者就我国高能物理未来发展可能选项:高能量前沿的大型环型正负电子对撞机(CEPC,包括Higgs工厂和Z工厂)、高精度前沿的高亮度正负电子加速器(HIEPA),听取相关项目专家的报告,并展开深入的交流讨论,为中国基于加速器的高能物理发展规划积极建言献策。

8月24日,分会召开委员扩大会议,取得积极重要的成果。

2. 第十二届全国粒子物理学术会议

8月22-26日,第十二届全国粒子物理学术会议在合肥召开。受高能物理分会的委托,会议由中国科学院粒子物理前沿卓越创新中心和教育部基本粒子和相互作用协同创新中心合办、中国科技大学承办。来自全国各高校和科研院所的500余人参加会议,是该系列会议参会人数最多的一次。

中国科技大学张淑林副校长在开幕式上致辞。赵政国院士做分会工作报告。我国高能物理研究近年来在多个方向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如:BESIII实验观测到四夸克奇特强子态候选者Zc(3900)和Zc(4020);大亚湾中微子实验精确观测到大的一、三代中微子振荡模式;我国参与的大型强子对撞机上的ATLAS/CMS/LHCb实验发现Higgs玻色子和多夸克态候选者;我国参与的STAR实验在重离子对撞机上发现反-氦4等,这些成果都包含我国科学家的直接和重要的贡献,体现了我国高能物理研究在国际相关领域日益增长的影响力。

会议共安排13个大会邀请报告,内容涵盖:CEPC预研究进展,PandaX暗物质实验最新结果,LHAASO实验进展,相对论重离子碰撞,高能物理实验探测器发展现状和趋势,LHC-TeV物理实验进展,精确Higgs物理,超出标准模型新物理研究,中微子实验进展,中微子理论最新进展,BESIII上的强子谱,重味强子奇特态,BESIII上的粲物理等。会议设五个专题进行分组交流:TeV物理和超出标准模型新物理,强子物理与味物理,重离子物理,中微子物理,粒子天体物理与宇宙学,关键实验技术和装置、探测器及电子学。

会议期间,还举办了第九届“晨光杯”优秀论文奖评选和颁奖仪式,获得本届优秀论文一等奖的有3人,二等奖的有6人。《中国物理C》副主编朱永生研究员在会上介绍了该刊近年来所取得的好成绩。

3. 第三届国际TeV实验物理暑期学校

7月10-20日,由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等单位联合主办、清华大学承办的第三届国际TeV实验物理暑期学校(iSTEP 2016)在北京开课。65名学生报名参加了学习。暑期学校邀请了19位国内外高能物理理论和实验方面的专家授课,其中包括:Matteo Cacciari、Glen Cowen、Tao Han、Stefan Hoeche、Hubert Kroha、Bruce Mellado、Daniel Whiteso等7位海外专家。课程一半用英文、一半用中文授课,内容涵盖TeV物理理论背景、物理目标、实验装置、分析方法等,重点介绍欧洲核子中心(CERN)大型强子对撞机(LHC)上的ATLAS和CMS,以及拟议中的中国CEPC等实验,并邀请CERN方面协助远程ATLAS参观介绍活动。最后组织学生分组进行了项目研究和成果汇报。暑期学校培养了学生对TeV物理理论和实验的理解,对未来高能粒子物理领域青年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暑期学校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大力支持。

4. 全国第十四届重味物理和CP破坏研讨会

11月3-6日,由中国高等科技中心等单位联合主办、上海交通大学承办的全国第十四届重味物理和CP破坏研讨会(HFCPV-2016)在上海举行。来自国内外高校和科研院所的170余位专家参加会议。

会议安排40位专家在会上报告学术进展,内容涵盖B介子衰变和CP破坏,LHC-b物理,粲物理,强子物理,微扰与非微扰QCD,新物理唯象研究,中微子物理,暗物质探测及未来对撞机上的重味物理研究等。国际知名粒子物理学家Luciano Maiani教授应邀参加会议,报告他在新强子态研究上的最新进展,并与参会者进行了深入讨论。

5.2016希格斯物理和超出标准模型物理国际研讨会

为了进一步加深对希格斯玻色子和超出标准模型新物理的理解,诠释LHC上寻找新物理的最新进展,讨论未来希格斯工厂的研究进展,8月15-19日,由粒子物理前沿卓越创新中心(CCEP)和粒子物理与相互作用协同创新中心(CICPI)联合举办的“希格斯物理和超出标准模型物理国际研讨会(ISHBSM)”在山东威海举行。会议邀请来自LHC等单位的实验高能物理专家和国内外理论粒子物理专家参会并作报告。

6. 第二届中国LHC物理学术研讨会

12月16-19日,由北京大学、高能物理分会等单位联合主办的第二届中国LHC物理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来自全国(含香港地区)各研究院所和高校的约200名实验和理论研究人员以及学生参加了研讨会。

7.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公众科学日”活动

5月15日,分会配合挂靠单位——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开展了一年一度的“公众科学日”活动,约1300名社会各界人士前来探秘微观世界,感受科学的魅力。张闯、张双南和李虹分别为公众做了精彩的科普报告,反响强烈,报告同时进行了网络直播。高能所向公众开放了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直线加速器隧道、储存环隧道、北京谱仪、北京同步辐射装置、计算中心、核技术考古实验室、博展馆等,使公众近距离了解了我国第一台大科学装置、科学家探索微观世界的利器。当天,一群年轻、热情的科学家带着小公众们做了两个趣味的科学小实验,激发了小朋友们的科学兴趣。活动还设置了科普图书角、招生招聘咨询台等。

本届“公众科学日”活动在全体志愿者的共同努力和公众的大力支持下,取得了圆满成功。

8. 全国高能对撞机上的味物理研讨会

7月19-21日,全国高能对撞机上的味物理研讨会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召开。来自中科院高能物理所、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19所高校和科研单位的60余位专家参加会议。围绕BEPC、LHC、超级B介子工厂和其他高能对撞机上的味物理的研究,与会专家对相关领域重点项目的执行情况进行了汇报,从理论和实验两个方面对当前味物理研究的情况进行了总结,对未来高能对撞机的设想和推动其建设的工作情况进行了介绍。最后,与会代表就进一步加强学术合作和交流的形式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本次会议由内蒙古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承办。

9. 全国第12届基本粒子和相互作用协同创新中心年会暨牡丹江学术论坛

10月15-17日,全国第12届基本粒子和相互作用协同创新中心年会暨牡丹江学术论坛在河南信阳举行。来自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中科院高能物理所等30余所高校及科研院所的8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年会共安排了35场学术报告和3场专题讨论会。与会专家对国内一年来在BESIII实验、中微子实验及国际高能物理实验合作等的工作进展、今后工作计划,高能物理领域理论与实验之间的学术交流,高校之间在相关领域的合作与发展,以及高能物理国际合作等问题进行了广泛交流和讨论。本次会议由信阳师范学院承办。

10. “量子宇宙物理”前沿科学论坛

7月29-31日,“量子宇宙物理”前沿科学论坛在北京举行。会议围绕暗物质属性、暗能量本质、黑格斯和对称破缺机制、黑洞特性、引力波宇宙、引力量子场论等展开广泛深入的探讨,进一步促进了对物质起源、宇宙起源、引力本质等知识的理解和认识。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David Gross教授和菲尔斯奖获得者Edward Witten教授应邀在论坛上做学术报告。

11. 第二届“威海高能物理学校”

7月30日-8月7日,第二届“威海高能物理学校(WHEPS)”在山东大学威海校区举办。“威海高能物理学校”由中国科学院“粒子物理前沿卓越创新中心”和教育部“粒子物理与相互作用协同创新中心(筹)”联合主办,山东大学承办,旨在促进高水平人才成长,为我国高能物理的长期发展培养后备人才。

本届学校主题为“高能量前沿”。来自欧洲核子中心,以色列魏茨曼科学研究所,法国国家核物理和粒子物理所,意大利帕多瓦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所、高能物理所的多位知名专家学者应邀为学员授课,内容涉及LHC、ILC、LHCb和CEPC等多个实验领域,涵盖对撞机物理和暗物质搜索的最新结果,以及加速器基本原理和探测器硬件设计的一般性知识,并就实验物理中关键性的统计算法进行了深入研讨。国内多个院校及科研单位的48名博士后、研究生在为期9天的课程学习中,收获良多。

 

分支机构

联系方式

通信地址:北京市603邮政信箱(100190) 电话/传真:010-82649019